近年来,我省高校办学规模有了很大提升,高校布局结构有了初步改善。但同时,省内高水平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强省目标差距依然较大,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缺乏,且特色专业设置与我省产业的结合度不高,导致高校科研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分离
一是全省仅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缺乏。二是院校学科的重复交叉设置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导致了恶性竞争。三是我省学科建设的区域优势还不明显,要么优势学科并非特色专业,要么特色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不够,地方高校已有重点学科与产业结合度不高。
2.学术研究存在行政化现象,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致使科研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
一是高校行政主导学术资源配置,过于强调科研项目数量、经费数额、获奖等级,对学术客观规律重视不够,学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科研资源垄断现象严重,经费分配不合理。例如地方高校已有的重点学科虽与产业结合度不高,但却能获得较大的资金支持,而结合度高的一般学科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3.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不科学,导致学术研究未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有效支撑
一是高校科研功利化严重制约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创新成果的涌现,“唯论文、唯职称”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忽视基础研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流失严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虽然逐渐递增,但有效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低,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率偏低,导致我省经济增长对投资仍过度依赖。三是科技体系与地方经济脱节严重,缺乏市场需求论证。四是部分高校缺乏对技术转移的认识,有的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
4.科研总投入不足,对直接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横向课题重视程度不高
一是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低、强度小、人均经费少,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社会与校友捐赠少,经费来源单一。二是考核体系不完善,使得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纵向课题的申请和实施,对体现政产学研结合的横向课题重视不够。
5.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大,导致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是吸引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不及发达地区,同时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巨大压力。二是我省科技创新型人才不足,近年来人才总量一直位于全国20位左右,数量仅为北京市、山东省和浙江省的三分之一。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我省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尽快制定支持我省高校创新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等,并定期听取建设进展汇报。二是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根据我省产业机构特点和发展重点,遴选相关学科发展成为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主攻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等,加快成果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机制。根据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将学科设置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二、改革高校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为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大空间,掀起科研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浪潮
一是建立以学术管理为主导、行政管理为引导的管理机制,着力发展由行政与学术带头人共同领衔的高校管理团队。二是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及服务队伍的专业培训常态化机制,加强通识教育,鼓励高校间在高校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交流活动,避免“外行领导内行”。三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改革现有僵硬、繁琐的管理及服务体制,给予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在教学改革、研究选题、团队组建和经费使用等方面更大自主权。
三、调整高校科研的评价体系,促进创新性学术研究,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调整高校科研的评价体系,建立考虑专业与产业特色,以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学术影响力等质量为导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二是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健全与职责、业绩、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大力支持教师投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产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成果。
四、以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建立高校、企业、研究所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政产学研对接的专用网络平台,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二是积极使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中来,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三是立足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重大项目实行从研究、开发到转化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机制。四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技术创新应用扩散和推广,进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社会需求,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的重塑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五、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智力度,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
一是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人员的考核机制,避免“重国际交流,轻研究成果”的情况出现。二是支持专门的政产学研负责人员出国交流,其学习对象既要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要有“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省现有的科研成果对外贸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定期组团赴国外先进科研院所开展以引进人才为主题的宣讲活动。